爆料时刻!铁塔猫官方微信号“画蛇添足”

一、官方账号”翻车”事件始末

7月15日凌晨,铁塔猫官方微信号推送了一篇题为《夏日清凉特辑》的营销文章,却在文末突然出现”画蛇添足”四个大字,随后立即删除。这一异常操作被眼尖的网友截图保存,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刚开始以为是小编手滑,但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资深媒体人@观察者老李在微博爆料,”这个账号近三个月来内容风格突变,从严肃的企业宣传变成了各种网络热梗大杂烩。”

记者调查发现,铁塔猫微信号运营团队在今年4月曾进行过人员调整。原内容负责人张明(化名)向记者透露:”新来的总监要求我们必须’接地气’,但明显用力过猛。上次那个’绝绝子’文案我就觉得不妥…”

二、企业新媒体运营的集体焦虑

铁塔猫事件并非个案。2023年上半年,已有17家知名企业的官方账号因”过度玩梗”遭到网友群嘲。某国际快餐品牌的抖音账号甚至因为模仿网红说话方式,导致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现在企业新媒体陷入两难境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敏分析,”年轻用户讨厌刻板的官方话术,但过于随意的表达又可能损害品牌公信力。”

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新媒体账号的平均互动率同比下降23%。某电商平台运营总监坦言:”我们每天要追5-6个热点,团队都快被KPI逼疯了。”

三、谁在操控我们的注意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第三方运营公司正在利用算法漏洞制造虚假热度。记者暗访某”新媒体代运营”机构时,对方业务员炫耀:”我们可以让任何话题上热搜,关键看预算。”

这种流量游戏正在扭曲网络生态。中国传媒大学最新研究显示,72%的热点话题存在人为操控痕迹。网友@数码侦探发现:”铁塔猫那篇文章删除前,突然涌入大量几乎相同的评论,明显是水军。”

四、用户正在觉醒

面对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套路式营销正在失效。95后白领小林告诉记者:”现在看到企业账号刻意玩梗就反感,还不如真诚点。”

社交媒体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反营销”相关话题阅读量半年增长340%。心理学专家指出:”这反映年轻人对虚假人设的抵触,他们渴望真实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在铁塔猫事件发酵后,其竞品公司熊猫电子却因一组朴实无华的产品科普图意外走红。该公司新媒体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内容为王’,没想到反而收获了更多认可。”

五、监管重拳正在落下

国家网信办近期约谈多家平台,要求整治”流量造假”乱象。最新出台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人为制造热点话题”等行为。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上个月审结的一起案件中,某MCN机构因刷量造假被判赔偿品牌方损失。主审法官指出:”这种欺诈行为破坏市场秩序,必须严厉惩治。”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建内容审核机制。某知名车企甚至聘请了语言学专家,专门把关官方账号的措辞表达。


(文章正文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