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接到多名消费者投诉称,在汕尾市海丰县部分烟草批发市场存在”真烟掺假烟”的销售乱象。记者历时半个月暗访调查发现,当地烟草批发市场存在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不法商家通过”调包”“掺假”“换壳”等手段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一、消费者投诉:高价买到的”中华”竟是假货
“花450元买的一条软中华,抽起来完全不对味!”海丰县本地居民陈先生向记者展示其购买的香烟。经专业机构鉴定,这条标注”中国烟草专卖”的香烟确系假冒产品,但外包装仿真度极高,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
类似案例并非个例。据海丰县消费者协会统计,2023年1-5月共接到烟草类投诉37起,同比上升210%。多位投诉者反映,购买的高档香烟存在”口感差异”“包装瑕疵”“防伪标识异常”等问题。
二、记者暗访:批发市场暗藏”调包”玄机
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暗访海丰县某大型烟草批发市场发现,部分商铺存在明显违规操作:
-
“掺箱”销售:某商铺老板向记者展示”特殊服务”——在整箱真烟中掺入10%-20%的假烟,价格比正规渠道低15%。”都是老客户才给这个价,外包装一模一样,抽不出来。”
-
“换壳”工艺:在城东街道一处隐蔽仓库,工人正在将低价香烟重新包装成”中华”“芙蓉王”等高档品牌。现场查获的假冒包装膜均印有正规烟草专卖标识。
-
“流动配送”:部分商家采用”前店后仓”模式,店面只摆放空盒,实际交易通过微信下单、货车配送完成,规避市场监管。
三、行业调查:暴利催生完整造假链条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假烟产业链已形成专业化分工:
- 原料供应:不法分子从云南、贵州等地收购劣质烟叶
- 包装制作:地下印刷厂仿制各类品牌包装,防伪标识一应俱全
- 渠道分销:通过物流公司发往全国,部分回流正规批发市场
“一条成本30元的假烟,换上名牌包装就能卖到400元以上。”曾参与制假的人员透露,部分批发商月销假烟可达2000余条,利润超百万元。
四、执法困境:新型造假手段增加查处难度
海丰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当前造假呈现新特点:
- “半真半假”:将真烟盒重新封装,内装假烟
- “批次克隆”:复制正规烟草的物流编码和追溯信息
- “技术升级”:采用高精度印刷设备仿制防伪标识
“去年查获的假烟案件中,有六成涉及真烟包装被二次利用。”执法人员坦言,这类案件取证难度大,往往需要专业机构鉴定。
五、典型案例:2022年”海丰3·15”特大假烟案回顾
2022年3月,海丰县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制售假烟案,查获:
– 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1.2万条
– 假冒包装材料5吨
– 制假设备8台
主犯王某交代,其团伙通过贿赂物流公司员工,将假烟混入正规烟草配送车辆,使假货流入多家持证零售店。该案暴露出烟草物流环节存在的监管漏洞。
六、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香烟?
烟草专卖局专业人士提供识别要点:
- 包装细节:真烟包装边缘平整,假烟常有毛边
- 防伪标识:真烟防伪图案在不同角度会变色
- 烟丝质量:真烟烟丝均匀,假烟常含梗签
- 燃烧特性:真烟燃烧速度均匀,假烟易熄火
“建议消费者保留购买凭证,发现可疑立即拨打12313举报。”执法人员特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