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爱喜薄荷1mg“画饼充饥”

近日,韩国烟草品牌爱喜(Esse)旗下薄荷1mg系列香烟陷入舆论漩涡。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投诉称,该产品以”1mg超低焦油含量”为卖点进行宣传,但实际体验与宣传严重不符,被网友戏称为”画饼充饥式营销”。

低焦油≠低危害?专家指出认知误区

中国控烟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卷烟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2%的吸烟者认为”低焦油等于低危害”,这种错误认知在18-35岁年轻群体中尤为突出。北京协和医学院烟草病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辰院士指出:”所谓低焦油香烟只是烟草公司的营销策略,通过改良过滤嘴等方式降低机器测量值,但实际吸入的有害物质并未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爱喜薄荷1mg在韩国本土包装上明确标注”本产品并非无害”,但在部分海外市场却突出宣传”1mg焦油含量”的数字标识。这种差异化的标签策略引发消费者质疑。上海市消保委在今年3月就曾点名批评类似现象,称其为”选择性标注”。

实测数据与宣传出入大 消费者集体投诉

记者调查发现,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关于爱喜薄荷1mg的投诉量近三个月激增200%。主要投诉集中在两点:一是实际吸食时需要更深吸入才能获得满足感,导致实际摄入量增加;二是部分批次的薄荷味过重掩盖烟草味,疑似添加过量香精。

“买的时候就是看中1mg的宣传,结果发现要连抽三根才抵得上普通香烟一根的效果。”95后消费者小林向记者展示他的购买记录,半年内他在某电商平台重复购买了17次该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蓝莓评测”的实验数据显示,在模拟真人吸烟模式下,爱喜薄荷1mg的实际焦油释放量达到标注值的3-5倍。

行业潜规则:降焦技术的”数字游戏”

烟草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国际通行的ISO检测方法存在明显漏洞:”机器吸烟的时长、力度都是固定值,但真人吸烟时会不自主地加深吸气。”这导致实验室数据与实际使用存在巨大差异。据悉,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早在2013年就因类似问题在美国支付了1.1亿美元和解金。

更令人担忧的是,薄荷味香烟的特殊风险。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9条实施指南明确指出:”薄荷醇会麻痹呼吸道,使吸烟者更容易吸入更深。”美国FDA已于2022年4月正式提案禁止薄荷味香烟,但该禁令目前仍在法律诉讼中。

电商平台现销售乱象 “健康烟”宣传屡禁不止

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搜索发现,尽管《广告法》明令禁止烟草广告,但仍有商家使用”清新口气”“低负担”等暗示性宣传语。部分店铺的月销量显示超过5000件,评论区充斥着年轻消费者”适合女生”“戒烟过渡”等评价。

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友山指出:”这种打擦边球的宣传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商家利用消费者健康焦虑进行营销的行为应该受到规制。”2023年6月,杭州某电商公司就因类似行为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20万元罚款。

全球监管趋严 韩国本土市场已现萎缩

耐人寻味的是,在爱喜品牌的大本营韩国,薄荷烟销量正持续下滑。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数据显示,2022年薄荷烟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4%,这与该国实施烟草平装政策和提高警示图片覆盖率直接相关。反观中国市场,据欧睿国际统计,2020-2022年薄荷味香烟年复合增长率仍保持8.7%。

这种反差引发公共卫生专家的担忧。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研究员肖琳表示:”我们需要警惕烟草公司将发达国家受限的产品转向监管滞后的市场。”她建议尽快将薄荷味烟草纳入《烟草专卖法》监管范围,并要求企业在包装上明示添加剂成分。

消费者维权困局:检测难、举证难、索赔难

尽管质疑声不断,但消费者维权面临现实困境。记者咨询多家检测机构获悉,目前国内具备烟草检测资质的实验室不足十家,且单次检测费用高达上万元。此外,由于吸烟方式存在个体差异,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宣传数据与实际体验的因果关系。

“这类案件最大的难点是损害结果的量化。”曾代理多起烟草诉讼的律师张新年表示。他举例说,2021年某消费者起诉某品牌”低焦油”宣传欺诈,最终因无法证明健康受损与吸烟的直接关联而败诉。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当由监管部门建立统一的烟草产品实测标准,改变目前企业自说自话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