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1688平台发现多家店铺以”烟草批发”“免税香烟”为噱头开展线上销售。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标榜”正规烟草供应商”的商家,实则通过暗语交易、货到付款等方式规避监管,上演着现代版的”掩耳盗铃”。
一、平台现”皇帝的新装”式营销
在某1688店铺页面,”中华香烟批发价380元/条”“专供出口免税烟”等广告语赫然在目。商家客服表示:”所有商品支持验货付款,保证正品”,但当记者询问烟草专卖许可证编号时,对方立即转为私聊窗口,发来微信号要求”细谈”。
这种操作模式与2021年浙江查处的”云端烟仓”案如出一辙。该案中犯罪团伙通过1688、闲鱼等平台引流,最终通过社交软件完成交易,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办案民警当时就指出:”这类商家就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光着身子游行的皇帝,自以为聪明地玩着躲猫猫游戏。”
二、新型售烟手段层出不穷
调查发现,当前网络非法售烟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 技术规避:使用”YanCao”“云雾电子”等谐音词作为搜索关键词
- 支付创新:采用数字货币、第三方代收等非传统支付方式
- 物流隐蔽:通过冷链物流伪装成生鲜产品运输
2023年上海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甚至将香烟藏匿在冷冻海鲜包装箱内,利用生鲜产品的运输特权逃避检查。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与1688商家将烟草归类为”食品干货”的操作手法高度相似。
三、监管困局中的”猫鼠游戏”
尽管《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不得通过网络销售烟草制品,但执法面临现实难题:
- 平台责任认定难:商家使用”烟草展示架”“空烟盒收藏”等描述规避关键词过滤
- 跨地域协作难:服务器、仓库、收款账户往往分属不同行政区域
- 证据固定难:交易多在社交软件完成,平台交易记录不完整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就像打地鼠游戏,封掉一个链接马上又冒出新的,违法成本与执法成本严重倒挂。”
四、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
对比国外监管经验,英国要求所有网络烟草卖家必须在政府网站公示许可证编号;美国FDA建立专门的网络监控团队,2022年查处非法在线烟草销售案件同比增加47%。
国内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新举措:
– 杭州市推行”网络清烟”行动,要求平台建立烟草关键词动态库
– 深圳市试点物流企业”涉烟包裹”举报奖励制度
– 重庆市将违规网络售烟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网络渠道售烟投诉量仍同比上涨23%,其中25%涉及B2B电商平台。这些数字警示我们: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监管手段亟待升级转型。
五、消费者权益的灰色地带
购买非法网络烟草的消费者往往陷入维权困境。2022年北京朝阳区法院审理的案例显示,消费者王某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免税香烟”经鉴定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但因交易主要通过微信完成,平台以”信息发布不违规”为由拒绝担责。
法律专家指出:”这就像去黑市买东西被骗,买家本身也有过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仍购买的,法院可能不支持十倍赔偿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