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控烟政策的不断严化和烟草税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烟民开始寻找价格更加低廉的替代品。在这种背景下,一些非法渠道的香烟批发市场悄然兴起,特别是边境地区的越南烟引进现象尤为突出。近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广西地区的越南烟批发市场正展开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
非法市场抬头 越南烟对华渗透
广西,作为中国与越南接壤的重要区域,边境贸易一直以来都是这片土地的特色。然而,合法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带动的并不仅是正面经济发展,还有隐秘的黑市交易。近年来,越南烟草以其低廉的价格、特有的口味逐渐渗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一些烟民关注的焦点。
在南宁、柳州等地,存在着一些专门批发此类香烟的地下市场。通过熟人介绍、隐匿网站等方式,消费者可以接触到这些源源不断进入国内的越南香烟。这些香烟不仅缺乏监管,更由于渠道的不透明,经常引发价格争执,“唇枪舌战”不断。
价格战背后 涉嫌群体浮现
“比国内便宜一半,质量可不差。”一位参与这类交易的经销商向记者夸耀。然而,低价的背后是灰色产业的复杂网络。由于无须缴纳高额的烟草税,这些香烟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甚至有些非法经营者会将普通卷烟贴上越南烟的标签,以次充好,牟取暴利。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市场的参与者不仅包括小型经销商、烟草爱好者,还涉及一些背后掌握货源的“大佬”。他们往往通过非法渠道进入香烟货源网络,再分销到不同地区。市场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利润,还在于供需关系下的“眼花缭乱”与“尔虞我诈”。
偷税漏税 警方加大打击力度
面对非法香烟带来的市场混乱以及对国家税收的冲击,广西地方政府与公安机关近两周年来加大了打击力度。联合行动、边境巡查成为常态,不断有非法香烟批发点被取缔。仅在2023年上半年,广西警方查获的非法越南烟案件同比增长30%。
“这些香烟不仅逃避了法律规定的税收义务,质量方面也没有保障,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南宁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一位负责人表示。
市场难根治 消费者习惯成隐忧
然而,市场的取缔与整肃并未彻底根治这一问题。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低价香烟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边境地区居民对这一区域性特有商品的长期接受,造成了一些消费误区。这使得市场需求依旧存在,虽受到打击,仍顽强地存在于社会一隅。
“假如政府能够推动更好的控烟政策,降低社会整体的吸烟率,这一问题或许能得到根本缓解。”一位研究烟草经济学的专家指出。与越南接壤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广西在非法香烟市场治理上面临更复杂的挑战。
应对挑战 区域合作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广西与越南间的边境贸易在通关便利化以及进出口管理方面不断得到改善。加强双边合作,打击跨境非法贸易,将可能成为解决这一行业乱象的关键。
地方政府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中强调,要继续推进与越南有关部门的合作交流,探索在海关、边境管控方面的联合行动。除此之外,更需增加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公众的法律意识。
这场关于越南烟的“唇枪舌战”,在市场需求、价格战以及法律法规的夹缝中鏖战不休。它不仅反映出复杂的经济利益链条,也揭示了控烟政策下的社会现实。随着未来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执行,或许这一非法市场会有新的变化与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