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点】”免税”香烟竟来自地下作坊?记者暗访揭开惊人内幕
“正品免税烟,厂家直供,价格只要市面六折!”最近,这样诱人的广告在朋友圈和某些社交平台悄然流传。记者历时三个月暗访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免税烟一手货源”背后,竟隐藏着一个横跨多省的灰色产业链。
一、”白菜价”免税烟的诱惑
“老客户都知道,我们这的烟绝对保真,扫码都能查到。”在某个隐蔽的微信群中,自称”王总”的卖家正在推销各种品牌的”免税香烟”。记者注意到,这些香烟的价格普遍比正规渠道低30%-50%。
家住广州的李先生就是这类”免税烟”的常客:”我抽了十几年烟,以前都是在便利店买,后来朋友介绍这个渠道,价格便宜很多,味道也没什么区别。”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接触了几位”一手货源”供应商,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二、暗访卷烟”地下工厂”:环境触目惊心
通过中间人介绍,记者得以进入位于某省交界处的一个”特殊加工厂”。这个外表普通的仓库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分装各种品牌的香烟。
“这些都是’高仿’,外包装和真的一模一样,烟丝也是用正规厂家流出的边角料做的。”负责人”老陈”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扫码都能显示是正品,因为我们买通了内部人员,把假烟的编码录入了系统。”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免税烟”竟然是在卫生条件极差的地下作坊生产的。记者暗访拍摄的画面显示:工人们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设备,烟丝随意堆放在地上,甚至有老鼠在原料间穿梭。
三、暴利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运作
调查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运作模式:
-
原料供应: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烟叶、滤嘴等原材料,部分来自正规厂家的”边角料”。
-
生产环节:分散在多个隐蔽地点的小作坊进行卷烟生产,使用仿制包装。
-
渠道分销: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代理,采用”一件代发”模式规避风险。
-
终端销售: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部分流入大城市的烟酒店。
“这个生意利润很高,一包成本不到5元的假烟,可以卖到20-30元。”一位曾从事此行业的知情人士透露,”更重要的是风险相对较低,即使被抓,处罚也比贩毒轻得多。”
四、危害远超想象:健康与经济的双重损失
看似”物美价廉”的假冒免税烟,实际上危害巨大:
-
健康风险:地下工厂生产的香烟缺乏质量监管,可能含有过量焦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告诉记者:”近两年接诊的肺癌患者中,长期吸食廉价香烟的比例明显上升。”
-
税收流失:据业内人士估算,仅华南地区,每年因假烟造成的税收损失就超过10亿元。
-
市场混乱:正规烟草零售商苦不堪言。”我们正规渠道进货要交税,根本竞争不过这些假货。”一位经营烟酒店20年的老板无奈表示。
五、监管困境:打击难在哪?
尽管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但这类灰色交易依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
-
隐蔽性强:交易多在社交平台进行,采用虚拟身份,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流转。
-
取证困难:假烟仿真度高,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需要专业机构鉴定。
-
跨区域作案:生产、仓储、销售往往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增加了打击难度。
-
需求旺盛:价格优势让不少消费者明知是假货仍愿意购买。
某地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坦言:”我们查处过不少案件,但往往是抓了小虾米,背后的大鱼早就闻风而逃了。”
六、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免税烟?
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普通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业内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
查看包装:真烟包装印刷精美,颜色均匀;假烟常有套色不准、字体模糊等问题。
-
观察烟支:真烟烟丝均匀紧密,假烟烟丝松散且可能有杂质。
-
扫码验证:虽然假烟也可能伪造扫码结果,但多次扫码会显示异常。
-
价格判断:如果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极有可能是假货。
-
购买渠道:尽量选择正规烟草专卖店,避免通过不明渠道购买。
“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某烟草公司打假办负责人强调,”虽然价格高一些,但至少质量和健康有保障。”
七、行业变革:新技术能否阻断灰色链条?
随着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烟草溯源系统”。每包香烟都有唯一的数字身份证,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可追溯。
与此同时,各大社交平台也加强了对烟草类广告的审核。微信、抖音等平台表示,一旦发现违规销售烟草的行为,将立即封号处理。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卖家开始使用暗语交流,”免税烟”被称作”小白”,”中华”被称为”菊花”,继续在监管的夹缝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