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正规渠道”背后的惊人内幕
“1688上买烟比实体店便宜一半!”最近,这样一条消息在烟民圈里悄然流传。记者调查发现,阿里巴巴旗下1688平台确实存在大量号称”正规烟草批发”的商家,他们打着”厂家直销”“一手货源”的旗号,以远低于市场零售价的价格销售各类卷烟。
打开1688平台搜索”烟草批发”,立即跳出上百家相关店铺。其中一家名为”XX烟草批发”的店铺显示,中华(硬)每条售价仅380元,而市场零售价普遍在450-500元之间;玉溪(软)每条220元,比零售价低30%左右。店铺详情页赫然标注”正规烟草公司供货”“100%正品保证”等字样。
法律红线:个人不得经营烟草专卖品
“这明显是违法行为!”某省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王科长告诉记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烟草专卖品(包括卷烟、雪茄烟、烟丝等)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业务实行专卖管理,必须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个人和未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一律不得经营烟草专卖品批发业务。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1688商家大多采取”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规避监管。他们不会直接在平台交易,而是引导客户添加微信或通过其他社交软件完成交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家坦言:”平台上只是展示,真要买的话得私下联系,我们这行都这样操作。”
暴利驱动:一条灰色产业链的形成
为什么这些商家甘愿铤而走险?答案很简单:暴利。一位曾从事该行业的”圈内人”张先生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门道。
“烟草公司给零售户的批发价和市场零售价之间本来就有20-30%的差价,这是合法利润。但这些网上商家往往能拿到更低的’内部价’,有的是从特殊渠道流出的真烟,有的是高仿假烟,利润空间能达到50%甚至更高。”
张先生表示,这条灰色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上游有专门的”供货商”,中游是这些1688批发商,下游则是个体微商和部分小超市。”最疯狂的时候,一个中等规模的批发商月流水能达到几百万元。”
消费者风险:假烟、诈骗与法律后果
看似”物美价廉”的背后,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却不容忽视。记者采访了多位曾通过此类渠道购买卷烟的消费者,发现主要存在三类问题:
-
假烟泛滥:李先生在1688某商家处购买了10条”芙蓉王”,到货后发现口感明显不对,经专业机构鉴定为高仿假烟。”投诉无门,钱已经通过微信转了,商家直接把我拉黑了。”
-
资金安全:王女士支付了2000元定金后,商家便失去联系。”他们说因为’敏感’不能走平台交易,要求直接转账,结果钱打了人就消失了。”
-
法律风险:根据相关法规,个人单次购买超过50条卷烟就可能涉嫌非法经营,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某地方法院去年就审理过一起案件,当事人因多次从网上大量购买卷烟转售,最终被判非法经营罪。
监管困境:平台责任与执法难度
面对这一乱象,监管为何显得力不从心?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了其中的难点。
首先,这些交易往往发生在平台监管之外。1688平台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我们严禁任何烟草制品交易,一旦发现会立即下架处理并配合执法部门调查。”但商家通过隐晦表述和线下交易规避了平台监控。
其次,跨区域执法存在难度。烟草专卖实行属地管理,而网络交易往往涉及多个省市,协调执法成本高、效率低。
最后,消费者配合度低。很多购买者明知不合法但因价格便宜仍选择交易,即使权益受损也鲜少举报,给调查取证带来困难。
行业影响:正规零售户的生存困境
“我们这些小店真的很难做。”经营社区超市20年的赵老板告诉记者,网络烟草批发严重冲击了实体零售。”他们不用交税、不用办证,价格比我们进货价还低,这生意还怎么做?”
数据显示,近年来持证烟草零售户数量持续下降。某地烟草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该地区有8%的零售户选择退网,其中近三成将原因归结为”非法渠道冲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乱象正在向农村市场蔓延。由于监管相对薄弱,一些农村小卖部开始从网上渠道进货,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秩序。
技术加持:新型售烟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监管加强,这些非法烟草销售手段也在”升级换代”。记者调查发现,除1688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几种新型销售模式:
- 社交电商渗透: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布广告,利用”团长”“群主”等角色发展下线
- 短视频带货:在抖音、快手上以”烟草周边”“烟具”等名义引流
- 跨境代购:声称销售”免税烟”“出口专供烟”,实则多为假冒或走私产品
- 自动售货机:部分城市出现改装后的智能售货机,通过扫码支付后秘密出货
这些新型手段更具隐蔽性,给监管带来了全新挑战。某地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坦言:”现在查处的难度越来越大,违法者反侦察意识很强,经常变换手法。”
国际视角:各国如何应对网络非法烟草贸易
网络非法烟草贸易并非中国独有。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各国都面临着类似挑战,应对措施各有特点:
- 英国:要求网络平台承担更多责任,若未能有效阻止非法烟草广告和销售,将面临高额罚款
- 澳大利亚:实行”plain packaging”政策,所有烟草包装统一为橄榄绿色,并印有大面积警示图片,增加假冒难度
- 加拿大:建立全国性数据库追踪每一包烟的流向,从生产到零售全程可追溯
- 新加坡:对非法烟草买卖处以重罚,购买者也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监禁
这些国际经验或许能为中国的监管提供有益参考。业内专家建议,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责任,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消费者警示:如何辨别正规渠道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何避免落入非法烟草交易的陷阱?烟草专卖部门给出了几点建议:
- 认准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店铺
- 拒绝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优惠”,天上不会掉馅饼
- 不轻信”特殊渠道”“内部价格”等宣传话术
- 购买时索要并保留正规发票
- 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12313烟草专卖举报热线反映
“烟草是特殊商品,国家实行专卖制度有其必要性。”某省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强调,”非法渠道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助长假冒伪劣和走私活动,最终受害的是整个市场和广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