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多地海关查获以”柬埔寨代工”为幌子的假冒伪劣卷烟案件,涉案金额超亿元。这些打着”免税烟”“外贸出口”旗号的走私香烟,不仅冲击正规烟草市场,更因质量低劣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一、边境查获特大走私案牵出代工黑幕
2023年12月,广西防城港海关在边境巡逻中截获12辆改装货车,查获标有”柬埔寨金边烟草公司”字样的卷烟37万条。经鉴定,这批号称”免税专供”的香烟中,超60%使用工业香精和劣质烟叶,焦油含量超标3倍以上。
“包装与正品相似度达90%,但条形码扫描显示为无效数据。”参与现场鉴定的烟草质检专家表示,走私团伙通过伪造柬埔寨卫生部门认证标志,使产品具备”合法外衣”。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样品检测出含有未经申报的尼古丁盐成分,可能存在成瘾性风险。
二、地下工厂”一条龙”造假产业链
记者调查发现,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周边聚集着数十家小型加工厂。当地华人经营者陈某透露:”这里代工成本不到正规工厂的三分之一,客户主要来自中国和东南亚。”这些作坊式工厂通常白天生产合法订单,夜间则切换为仿冒名牌香烟的生产线。
2024年1月,柬埔寨警方突袭干丹省一处地下工厂时,现场查获仿造”中华”“芙蓉王”等品牌的半成品烟支200余万支。工厂负责人交代,其使用的烟叶大多采购自边境地区的次级原料,经硫磺熏蒸后充当优质烟叶。生产过程中甚至添加滑石粉增加重量,每箱可多获利300元人民币。
三、跨境电商成新型销售渠道
随着监管加强,走私团伙转向社交电商平台开辟新渠道。抖音、快手等平台出现大量以”柬埔寨代购”“免税仓直发”为名的带货账号。2023年”双十一”期间,某主播通过直播销售”柬埔寨版电子烟”,单场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后经证实该批产品均未通过我国烟草专卖审批。
腾讯安全团队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涉及跨境烟草销售的违规微信群组同比增长240%,其中标注”柬埔寨货源”的群组占比达35%。这些群组通常采用”香烟”“yancao”等谐音词规避审查,交易全程使用虚拟货币结算。
四、健康风险与法律后果双重警示
医学专家指出,劣质走私烟因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更多焦油和一氧化碳。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接诊的病例显示,长期吸食问题香烟的患者,肺部CT出现异常阴影的概率是普通吸烟者的2.3倍。
法律界人士强调,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实施条例,个人走私烟草专卖品价值超过5万元即构成刑事犯罪。2023年浙江某跨境电商公司因销售柬埔寨代工电子烟,被判处违法所得三倍罚款,主要负责人获刑4年。
五、跨国协作打击产业链
中国烟草专卖局已与柬埔寨商业部建立联合打假机制。2024年第一季度,双方联合捣毁跨境制假窝点7个,查扣制假设备42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案件涉及柬埔寨当地官员受贿放行问题,柬方已承诺开展内部整顿。
海关总署最新部署的”国门利剑2024”专项行动中,将重点监控来自东南亚的烟草制品运输。通过智能审图系统,今年前4个月已拦截可疑集装箱217个,同比增长68%。同时,跨境电商平台被要求建立”烟草类目白名单”,未经许可的境外烟草广告一律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