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香烟厂家一手供应商”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香烟厂家一手供应商货真价实”的广告在网络上流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宣称”厂家直销”的香烟销售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制假售假产业链。多地公安机关近期破获多起特大制售假烟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暴露出当前香烟黑市交易的严峻形势。

一、网络热传”厂家直销”背后的猫腻

在某社交平台上,以”香烟厂家一手货源”“免税香烟批发”为关键词的账号层出不穷。这些账号通常以”厂家直供”“保真低价”为噱头,通过私聊方式向消费者兜售各类品牌香烟。记者暗访发现,一个自称”云南烟厂直销”的微信号,其朋友圈每天发布十余条不同品牌香烟的广告,价格普遍比市场价低30%-50%。

“我们是从烟厂直接拿货,省去了中间环节,所以价格便宜。”该微信号负责人向记者保证。但当记者要求提供正规发票和质检报告时,对方立即转移话题,称”量大从优,可以再便宜点”。

二、多地查获特大假烟案件

今年3月,广东省公安厅通报了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警方在东莞、惠州等地捣毁假烟生产窝点6个,查获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成品、半成品共计120余万支,涉案金额超过8000万元。制假团伙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软件发展下级代理,形成了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的销售网络。

无独有偶,浙江省温州市警方近期也破获一起跨境假烟案。犯罪团伙在境外设立工厂生产假冒国内知名品牌香烟,然后通过海运走私入境。警方查获假烟200余万支,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涉案金额达1.2亿元。据嫌疑人交代,这些假烟主要销往国内二三线城市的烟酒店和娱乐场所。

三、假烟危害触目惊心

专家指出,假冒伪劣香烟不仅侵犯知识产权,更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某省烟草质检站检测发现,查获的假烟中焦油含量普遍超标,部分样品重金属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假烟为了追求口感,非法添加工业香精和有害化学物质。

“吸食假烟相当于慢性自杀。”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表示,”假烟使用的劣质烟叶往往霉变,燃烧后会产生更多致癌物质。长期吸食会增加肺癌、口腔癌等疾病风险。”

四、监管重拳打击黑产链

针对日益猖獗的假烟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联合公安部开展了”利剑2023”专项行动。截至今年5月,全国共查处假烟案件1.2万起,捣毁制假窝点856个,查获假烟4200余万支,涉案总值超过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专项行动特别加强了对网络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多个电商平台因未及时下架违规烟草广告被约谈,2000余个涉嫌网络售假的账号被永久封禁。公安机关还利用大数据技术,成功锁定多个跨境假烟团伙的资金流向和物流渠道。

五、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香烟

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香烟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以下是几个简单的辨别方法:

  1. 包装检查:真烟包装印刷精美,颜色均匀;假烟常有套色不准、字体模糊等问题。
  2. 防伪标识:正规香烟都有专属防伪码,可通过官方渠道验证。
  3. 烟丝观察:真烟烟丝色泽金黄,粗细均匀;假烟烟丝常掺杂碎末,颜色发暗。
  4. 口感差异:真烟燃烧均匀,口感醇和;假烟常有刺喉感,燃烧速度异常。

“天上不会掉馅饼,远低于市场价的香烟基本都有问题。”某省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强调,”消费者发现假烟线索,可拨打12313举报,最高可获得案值10%的奖励。”

六、行业呼吁建立长效机制

面对假烟屡禁不止的现状,业内人士呼吁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效监管机制。中国烟草学会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源头治理,对烟草种植、生产、流通各环节实施全程追溯;另一方面要加大惩处力度,对制假售假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假烟问题不是某个部门能单独解决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该专家表示,”只有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监督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假烟泛滥。”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个省份已开始试点”智慧烟草”监管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烟草流通进行全程监控。同时,烟草企业也在加强产品防伪技术研发,部分高端品牌已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