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机关破获系列特大制售假冒品牌香烟案件,涉案金额超3亿元。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精仿香烟已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犯罪网络,部分假烟甚至通过正规物流渠道混入批发市场,对消费者健康和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双重危害。
一、仿真度达95%!广州查获”全息防伪”假烟生产线
2023年11月,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某工业园区内捣毁一个配备德国进口包装设备的制假窝点。现场查获的”中华”“芙蓉王”等假冒香烟,不仅外包装采用与真品相同的镭射纸张,连烟支滤嘴的激光打孔都做到1:1复刻。技术人员检测发现,这批假烟使用的仿制烟草薄片经过特殊香料浸泡,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
“犯罪团伙聘请了专业调香师,通过添加过量香精掩盖劣质烟叶的刺鼻气味。”办案民警透露,该窝点日均产能达200箱,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娱乐场所。
二、直播带货成新渠道 浙江破获”网红”售假案
今年3月,浙江台州警方摧毁一个利用短视频平台销售假烟的犯罪网络。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通过”工厂直供”“免税烟批发”等话术吸引客户,再以”闪送+货到付款”方式完成交易。警方在收网行动中查获作案手机47部,虚假物流单号生成软件2套。
值得注意的是,该团伙销售的”黄鹤楼1916”每条价格比市场价低40%,但实际成本不足正品价格的15%。检测显示,这些假烟焦油含量超标2.8倍,部分样品检出重金属铅残留。
三、物流”洗白”套路深 跨省假烟专线被斩断
2024年1月,云南昆明海关在边境口岸截获一批申报为”食品添加剂”的走私烟丝,总重达12吨。后续调查牵出一个横跨滇、粤、闽三地的假烟运输网络。犯罪分子将假烟分散包装后,混入正规电商平台的日用百货订单中运输,部分包裹还刻意使用与知名物流公司相似的仿冒面单。
“他们专门研究各家快递公司的安检盲区。”参与办案的烟草稽查人员介绍,该团伙甚至伪造电子运单信息,使假烟包裹在物流系统中显示为”已通过安全检测”。
四、暗网交易+虚拟货币 新型犯罪手段升级
公安机关最新通报显示,部分制假团伙开始采用更隐蔽的交易方式。今年4月,上海网安部门在某境外暗网论坛发现有人以比特币结算方式批发”高仿香烟”,技术支持团队甚至提供”假一赔三”的”售后服务”。经追踪,这批货源最终流向长三角地区多个自动贩卖机运营商。
专业机构检测发现,此类网络销售的假烟存在更多安全隐患:烟丝中检出工业染料酸性金黄II,燃烧后可能产生剧毒二噁英;部分产品为降低成本,使用不符合食品标准的工业胶水粘合滤嘴。
五、识别假烟有技巧 消费者需警惕”低价陷阱”
面对日益猖獗的假烟犯罪,烟草专卖部门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特征:
1. 正规卷烟条包装均有32位激光码,可通过”中国烟草”官网验证
2. 真品烟盒侧边钢印清晰立体,假货多为平面印刷
3. 撕开过滤嘴,真烟使用醋酸纤维,假烟常见纸浆替代品
4. 正品燃烧后烟灰呈灰白色,假烟烟灰多呈黑色块状
目前,公安部已部署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食品、药品、烟草等领域制假售假犯罪。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已侦破涉烟刑事案件4700余起,查获假烟210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