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明
2023年11月15日
代购乱象:真假难辨的韩国香烟
近日,多位消费者向本台反映,通过国内某知名代购平台购买的”韩国免税香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境外商品的信任,通过伪造包装、以次充好等手段牟取暴利,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典型案例:万元代购竟是假货
上海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花费1.2万元通过”韩购优选”平台代购的10条韩国某品牌香烟。到货后却发现:”外包装印刷模糊,烟嘴长度比正品短3毫米,抽起来有刺鼻的化学味道。”经专业机构检测,该批香烟焦油含量超标2.8倍,且含有未申报的香精添加剂。
平台客服最初以”批次差异”为由拒绝退货,在消费者提供检测报告后,才勉强同意退款但要求删除差评。记者调查发现,该店铺近三个月已有17条类似投诉,却依然保持着4.8分的高评分。
暗访调查:代购链条三大猫腻
猫腻一:物流信息造假
记者以加盟商身份联系到山东某代购团队,其负责人透露:”真正的韩国免税烟每人限购2条,但我们能批量拿货。”当问及货源时,对方发来一段江苏某仓库的实拍视频,成箱的”韩国香烟”正在贴标,工作人员熟练地往包裹上粘贴伪造的韩国物流单号。
猫腻二:真假混卖规避检测
一位前从业者爆料:”热门款式做1:1高仿,冷门款发真货。”这样既保证利润,又能在消费者质疑时用真货检测报告搪塞。某测评博主购买的5条同款香烟中,竟检测出3种不同的尼古丁含量。
猫腻三:利用平台规则漏洞
这些店铺通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
– 使用7天无理由退货条款拖延时间
– 通过返现诱导消费者改差评
– 店铺被封后换壳重新注册
行业现状:监管面临三重困境
困境一:跨境商品鉴定难
海关工作人员表示:”个人邮寄物品抽检率不足5%,且韩国香烟没有防伪二维码。”今年1-10月,上海浦东机场海关查获的假冒香烟中,韩国品牌占比达43%。
困境二:平台责任界定模糊
某电商平台风控主管坦言:”我们只能下架明确被举报的商品,但很多投诉最终变成买卖双方的扯皮。”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跨境电商投诉中,烟草类纠纷调解成功率仅为28%。
困境三: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专委会算了一笔账:
– 单次香烟真伪鉴定费用约800元
– 跨境诉讼平均耗时11个月
– 即便胜诉,执行到位率不足40%
最新动态:多地展开专项整治
记者获悉,浙江、广东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启动”净网2023”专项行动,重点查处:
1. 伪造原产地证明行为
2. 跨境电商平台烟草类目违规上架
3. 社交平台隐性烟草广告
韩国关税厅也于11月初更新了免税品追踪系统,未来购买免税香烟将需要实名登记并同步购买记录。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该措施要完全堵住代购漏洞仍需时日。
相关链接:
–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严厉打击互联网销售烟草专卖品的通告》
– 韩国关税厅第2023-12号公告(免税品管理新规)
–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第三季度投诉分析报告
爆料热线:
400-800-1234
(工作日上午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