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历时三个月暗访发现,多个社交平台出现以”保真香烟”“免税正品”为噱头的非法销售网络。这些卖家通过隐蔽的暗语系统规避监管,形成了一条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者的灰色产业链。
一、”茶叶罐”里藏玄机:福州破获案值千万假烟案
2023年8月,福州海关缉私局破获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犯罪嫌疑人将”中华”“芙蓉王”等品牌香烟伪装成”安溪铁观音”茶叶,通过物流发往全国23个省市。办案人员透露:”每箱标注净重10公斤的茶叶,实际装有60条香烟,仅单箱逃税金额就达1.2万元。”
该团伙在微信朋友圈使用”新茶到货”“特级龙井”等暗号招揽客户,并建立分级代理制度。主犯王某交代:”下级代理拿货价是市场价4折,我们承诺’假一赔命’,其实都是云霄地下作坊的仿品。”
二、短视频平台现”香烟测评”新套路
在抖音平台,记者发现多个以”烟草鉴赏”“香评专家”为名的账号。这些账号通过展示香烟燃烧速度、烟灰形态等”专业测评”,引导用户添加主页微信。2023年10月,江苏宿迁警方打掉的犯罪团伙正是利用该模式,半年内销售假烟涉案金额达870万元。
“他们用真烟做测评视频,实际发货全是高仿。”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购买的激光打码机可以仿制烟草专卖标识,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查获的账本显示,其”和天下”假烟成本仅45元/条,售价却高达680元。
三、跨境”代购”背后的走私链条
2024年1月,深圳海关查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香烟案。嫌疑人通过修改商品HS编码,将日本”和平”、韩国”raison”等香烟申报为”食品添加剂”,经保税仓中转至内地。海关数据显示,该案涉及虚假申报单证217份,案值超2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卖家多在闲鱼、转转等二手平台以”机场免税店代购”“海关扣押品处理”名义销售。记者实测发现,声称”保真”的某日本品牌香烟,经专业机构检测,焦油含量等指标均不符合该国标准。
四、暗网市场出现”烟草盲盒”
网络安全公司监测发现,某些暗网市场近期推出”烟草福袋”服务。买家支付0.5个比特币(约合2.3万美元)可随机获得10条”各国免税烟”,实际收到的往往是东南亚小作坊生产的劣质烟。2023年12月,广西警方就从此类包裹中检出含有超标重金属的假烟。
这些交易采用”加密货币+虚拟地址”的双重隐匿方式。某暗网卖家在聊天记录中称:”所谓保真就是心理安慰,我们连防伪标识都能批量印刷。”
五、新型合成尼古丁产品混入市场
2024年3月,浙江查获全国首例合成尼古丁电子烟案件。犯罪团伙从印度进口合成尼古丁盐,在东莞加工成”一次性电子烟”,通过微商渠道以”健康替烟”概念销售。检测报告显示,部分产品尼古丁含量超出国标6倍,且含有未申报的丁酸等添加剂。
这些产品包装印有”英国进口”“美国技术”等虚假标识,实际产自地下工厂。执法人员指出:”他们用’实验室保真’的话术,掩盖非法添加的事实。”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具体案件信息来自公安机关公开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