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漳州云霄县部分香烟供货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当地个别不法商家通过”鱼目混珠”的方式,将高仿香烟冒充正品销售,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更对国家烟草专卖制度造成冲击。
一、典型案例:高仿”中华”牵出制假售假产业链
2023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查获假冒”中华”“利群”等品牌香烟2.3万余条,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经查,该犯罪团伙的货源正来自云霄县某地下加工厂。
“这些假烟外包装与真品几乎一模一样,连条形码都能通过超市扫码枪识别。”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团伙通过在云霄设立地下工厂,购入劣质烟叶,使用香精调味后,利用高精度印刷设备仿制知名品牌包装,最后通过物流分销至全国多地。
二、暗访调查:供货商”挂羊头卖狗肉”手法揭秘
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暗访云霄县某烟草市场发现,部分供货商存在明显的违规经营行为:
-
“混装”销售:将正品与高仿烟按3:7比例混合装箱,批发价低于市场价30%-40%。一位自称”老林”的供货商直言:”要全真货每箱贵800元,混装的最划算,零售根本看不出来。”
-
“套牌”操作:利用停产的老版香烟包装盒装入劣质香烟。在某仓库,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将2017年版”玉溪”烟盒重新封装,这些包装是从废品站按公斤收购的。
-
“技术造假”:采用激光打码设备仿制烟草专卖标识。技术人员演示如何通过调整激光参数,使假码达到与真品相同的氧化效果。
三、行业影响:扰乱市场秩序的多米诺效应
这种乱象已产生系列连锁反应:
– 价格体系崩溃:某烟草公司区域经理透露,正品批发价被迫下调15%以应对假货冲击
– 渠道信任危机:2023年二季度行业调查显示,37%的零售店主表示曾”无意中进到假烟”
– 税收流失严重:国家税务总局估算,每年因假烟造成的税收损失超百亿元
四、监管难题:猫鼠游戏的三大困境
尽管监管部门持续打击,但治理工作面临现实挑战:
- 技术对抗升级:最新查获的假烟已开始使用可变二维码技术,每个包装的防伪码都能对应唯一数据库
- 物流取证困难:犯罪团伙采用”化整为零”发货方式,单次运输不超过50条以规避刑事立案标准
- 地方保护隐忧:个别地区存在”睁只眼闭只眼”现象,某次跨省执法中,当地竟有人员提前通风报信
五、消费者如何识别高仿烟?专家支招
烟草质检专家建议通过”望闻问切”四步鉴别:
– 望:真烟包装烫金线条连贯无毛刺,假烟常有细微断点
– 闻:未拆封真烟有淡淡醇香,假烟往往香气刺鼻
– 问:要求查看供货商的烟草专卖许可证复印件
– 切:真烟烟支饱满有弹性,假烟容易塌陷
记者注意到,部分品牌已在包装上新增防伪措施,如”中华”香烟最新版采用温变油墨,手指摩擦后”华表”图案会暂时消失。
六、法律警示:制售假烟面临重罚
根据《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金额达5万元以上即可追究刑事责任。2023年6月,广东某法院对一起涉案金额320万元的假烟案作出判决,主犯获刑12年并处罚金150万元。
烟草专卖局提醒,消费者发现假烟线索可通过12313专线举报,查实后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目前全国已建立假烟线索举报快速响应机制,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