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已成为现代人消费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网络平台政策监管的盲点,通过在商品名描述中“咬文嚼字”以规避监控,非法销售烟草制品,使得烟草的线上交易一度成为虚拟市场的一大乱象。
现象频发,投诉激增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不少消费者可方便地在网上购买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但是在烟草的购买方面,却因国家的严格管控而遭遇种种限制。为了绕过这些限制,一些不良商家采用了多种变通方法,如用类似拼音、谐音或者变换字形字符来替代烟草品牌名,或者通过“香片”、“卷烟”等模糊词汇来指代卷烟产品。这一现象在各大社交平台及电商平台上都并不鲜见。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数据,伴随这些绕规操作而来的是消费者投诉数量明显激增。越来越多的用户反映,在某些购物平台上,他们能看到一些打擦边球的商品名或描述,实际收到的却是标有知名烟草品牌的香烟。
消费者呼吁加强监管
面对此类现象,不少消费者表达了对国家监管和电商平台的改进期望。他们认为,现有的监查机制还存在漏洞,虽然政策纸面上的管理细节已经非常周密,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有大量商家能够通过“钻空子”来达到目的。
消费者余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商家很聪明,他们不用‘烟’字,而是用‘烟叶片’等词,还有品牌名,都用各种谐音字绕开,平台是怎么审的都没问题不清楚,但消费者几乎一看就能明白。”
不少消费者认为,这类活动不仅使国家税收蒙受损失,还给一些未成年人提供了方便的获取烟草的渠道,长此以往,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电商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博弈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电商平台都宣称对烟草产品的销售有着严格的监控措施,并且平台内部也有针对性审查团队和机制。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平台要平衡商家利益与合规性之间的矛盾,以至于一些能够创造高销售额的商家在多次规避监控后仍能“逃脱”。
即便电商如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巨头,虽然制定了明确的“烟草禁售”条款,但在一些消费者的投诉案例中,类似暗匿销售的方法仍时有出现。“电商在平台的监管职责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只依赖机器审核。”一位匿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政府政策再度加码
为了遏制非法烟草销售的蔓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宣布,将加强多部门协作,针对线上“软着陆”规避手段进行细致化研究,并运用新技术手段予以监管。监管部门表示,将与各大互联网公司合作,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加大监控力度,封堵一切可被利用的政策漏洞。
这也给各大电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合规性要求。平台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完善监控技术,确保售卖行为的合法合规。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呼吁,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升商家和消费者对相关政策和标准的认知,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如何协调合作以及商家是否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面对网上投诉、举报不断增加的现状,商家与平台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专家观点:全社会共同努力
行业专家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监管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公众健康、安全消费的多方共建问题。专家提议,公众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对不法商家的监督中来,积极举报此类现象,同时政府、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需有更为紧密的合作机制。
监管的高墙虽已筑起,但只靠一堵墙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净化市场环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真正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