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点】”电子烟之后,越代烟正在收割00后”
凌晨两点,北京某高校宿舍内,大二学生小林熟练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造型奇特的”棒棒糖”,放入口中深吸一口,随即吐出一阵淡蓝色烟雾。这不是普通的电子烟,而是近期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的”越代烟”——一种号称”零尼古丁”却能让使用者获得类似吸烟体验的新兴产品。
“第一次是在酒吧看到朋友抽,说是不上瘾还能解压,我就试了试。”小林告诉记者,”现在宿舍里五个人有三个都在抽这个。”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售价在50-200元不等的越代烟,正在全国各大高校和年轻白领群体中快速蔓延。
越代烟是什么?为何能迅速走红?
越代烟,又称”代代烟”或”无烟烟”,是一种通过加热特殊植物提取物产生可吸入气雾的产品。与传统电子烟不同,越代烟宣称不含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主要成分多为草本提取物、香料和食品级甘油。
“这就像喝无糖可乐,有那个感觉但没有实际危害。”某越代烟品牌的线上客服如此向咨询的消费者解释。正是这种”无害快感”的定位,让越代烟在电子烟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异军突起。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越代烟市场规模已达15亿元,用户中18-25岁年轻人占比超过60%。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越代烟相关产品近半年搜索量暴涨300%,”大学生越代烟”成为热门关键词。
专家警告:无害宣传或存重大误导
“所谓’零危害’完全是营销话术。”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教授指出,”任何物质经高温加热后吸入肺部,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潜在伤害。”
记者获得的一份未公开的实验室检测报告显示,部分越代烟产品在加热后会产生甲醛、乙醛等有害物质,含量虽低于传统香烟,但长期积累仍可能造成健康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近30%的抽检样品中检测出了未标注的微量尼古丁成分。
“这很可能是一种’入门毒品’。”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李教授警告,”年轻人从越代烟开始,很容易转向真正的烟草产品。”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数据显示,使用越代烟的学生中,有17%在三个月内尝试了传统香烟。
监管空白下的灰色狂欢
目前,越代烟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由于不含尼古丁,它既不属于烟草制品,也不属于药品或医疗器械,现行法律法规中尚无明确界定。
“我们现在只能按普通商品来管理。”某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坦言。这种模糊身份让越代烟得以绕过严格的烟草广告禁令,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大肆推广。
记者调查发现,多个越代烟品牌采用”网红带货+社群营销”模式精准收割年轻人。某品牌甚至开发了”校园大使”计划,通过学生发展下线获取佣金,形成了完整的销售网络。
“包装设计得像潮玩,口味有蓝莓、薄荷等几十种,还经常搞联名限量款。”一位从事越代烟代理的大学毕业生透露,”这就是冲着Z世代去的。”
资本入局:又一个”健康概念”泡沫?
越代烟的快速崛起已经引起资本关注。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越代烟相关企业获得融资,其中不乏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这很像几年前电子烟的翻版。”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表示,”大家都在赌监管落地前的窗口期。”某越代烟品牌创始人更直言不讳:”我们就是要做下一个悦刻(国内知名电子烟品牌)。”
然而,行业内部对前景判断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越代烟是减害产品的创新方向,反对者则警告这可能又是一场以健康为名的资本游戏。”当年电子烟也说是为了帮助戒烟,结果培养了一大批新烟民。”一位业内人士感叹。
年轻人的困境:减压还是被套路?
“我知道可能对身体不好,但真的能缓解焦虑。”就读于上海某高校的小雯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心理专家指出,越代烟流行的背后,反映的是当代年轻人普遍面临的压力与焦虑。
某大学辅导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匿名调查:超过40%的越代烟使用者表示”学业压力大”,25%提到”人际关系困扰”,还有15%承认”纯粹觉得酷”。
“问题不在于越代烟本身,而在于我们给年轻人提供的减压渠道太少了。”一位社会学者评论道。与此同时,越代烟的营销却精准抓住了这种心理需求,某品牌甚至打出了”一口解千愁”的广告语。
更值得警惕的是,越代烟正在形成独特的亚文化。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越代烟花式玩法”“越代烟口味测评”等内容层出不穷,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0亿次。一些视频中,年轻人用越代烟表演”烟雾戏法”,获得数万点赞。
家长与学校的”后知后觉”
“要不是在孩子房间发现,我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东西。”北京一位高中生家长刘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大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越代烟知之甚少。
“外观像文具或U盘,有些还带有LED灯,很容易蒙混过关。”某中学德育主任无奈表示。由于不被列为违禁品,学校即使发现也难以处理。
这种认知滞后导致了监管的被动。某省教育厅近期才下发通知,要求各校”加强对新型烟草制品的宣传教育”,但未明确提及越代烟。而在家长群中,关于”越代烟是否有害”的讨论常常演变成激烈争论。
国际视角:多国已亮红灯
放眼全球,越代烟的监管呈现分化态势。新加坡已明确将越代烟列为违禁品,携带入境可面临高额罚款;澳大利亚则要求所有越代烟产品必须通过药品审批;美国FDA正在对多家越代烟企业提起诉讼,指控其进行虚假宣传。
“中国很可能也会跟进监管。”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透露。据悉,有关部门已开始调研越代烟行业情况,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或在年内启动。
这种预期正在行业内部引发震动。某越代烟品牌悄悄修改了官网宣传语,删除了”完全无害”等字眼;多个电商平台也开始下架部分涉嫌违规宣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