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广西代工烟是怎么回事”鱼目混珠”

神秘包裹牵出造假大案

“这批货看着和真的一模一样,连防伪标识都能扫出来。”2023年5月,南宁海关缉私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一批特殊的快递包裹,外包装标注为”电子配件”,实际却是200条某知名品牌香烟。这批货物最终牵出了一个横跨广西、广东、福建三地的特大假烟制售网络。

更令人震惊的是,调查人员发现这些假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山寨货”,而是由正规烟草代工厂流出的”特殊产品”。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代工厂白天生产正规品牌香烟,晚上就换包装生产’白包烟’,最后贴上各种品牌标签流向市场。”

代工烟灰色产业链调查

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烟草种植基地,拥有多家大型烟草代工企业。记者暗访发现,这些代工厂的”灵活经营”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一条生产线,两套标准”是这些代工厂的典型操作模式。梧州某代工厂前员工李某透露:”白天生产时使用优质烟叶,严格按照品牌方要求操作;晚班就换成次级烟叶,生产工艺也简化,出来的烟我们叫’B品’。”

这些”B品”香烟的去向主要有三种:
1. 直接贴上知名品牌标签,通过地下渠道销售

2. 作为”白包烟”批发给下级经销商
3. 出口到东南亚国家,规避国内监管

暴利驱动下的”影子工厂”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正规代工利润约15%-20%,而’影子生产’的利润率可达300%以上。一条成本30元的’白包烟’,贴上名牌后能卖到150-200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代工厂往往拥有完备的生产资质和检测报告。玉林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他们持证经营,设备先进,检测报告齐全,普通消费者甚至专业机构都很难辨别真伪。”

消费者健康隐患触目惊心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教授指出:”这些非法生产的香烟往往使用劣质烟叶,重金属和焦油含量超标严重。我们接诊的不少老烟民出现异常症状,追溯发现长期吸食这类假烟。”

检测报告显示,部分查获的假烟中:

– 焦油含量超标2-3倍
– 重金属铅含量超标5倍
– 含有未申报的添加剂

监管困局与行业乱象

“代工模式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监管盲区。”中国烟草学会专家张明远分析道,”代工厂同时为多个品牌服务,原料采购、生产流程、质量管控都存在混同操作的空间。”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监管体系存在三大漏洞:
1. 品牌方驻厂监督形同虚设
2. 原料出入库记录不完整
3. 成品流向追踪系统存在缺陷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代工厂的合规检查主要依赖企业自律,全面监管存在现实困难。一家中型代工厂每天进出原料数十吨,靠人力监管确实力不从心。”

跨国假烟网络浮出水面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涉及境外的假烟销售网络逐渐清晰。这些”广西制造”的假烟不仅流向国内市场,还通过边境贸易、跨境电商等渠道出口。

2023年7月,中越联合执法行动在凭祥口岸查获一起特大假烟出口案,涉案金额达1.2亿元。越南买家陈某交代:”中国代工厂出来的烟品质好,价格只有正品的三分之一,在东南亚很有市场。”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烟

面对日益猖獗的假烟问题,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供了几个实用鉴别技巧:
1. 观察包装:真烟包装精美,烫金工艺细腻;假烟常有毛边、色差
2. 检查烟支:真烟烟丝均匀紧密,假烟烟丝松散有梗
3. 扫码验证:通过官方渠道扫码,注意验证页面是否为品牌官网
4. 口感对比:真烟口感醇和,假烟常有刺喉感

“最保险的还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留购买凭证。”工作人员特别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