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就送越南进口绿莲花,免费代理年入百万不是梦!”——最近在广西崇左、防城港等边境城市的社交平台上,这样的广告突然刷屏。记者暗访发现,这背后竟隐藏着一条横跨中越两地的灰色产业链,而所谓的”免费代理”可能让参与者面临牢狱之灾。
一、边境小城的神秘”商机”
在凭祥市浦寨边贸区,23岁的韦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刚收到的广告视频:翠绿包装的细支香烟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配文写着”越南军工特供,国内独家代理”。她告诉记者:”半个月前有个越南客户说可以零成本做代理,现在我的下线都有三十多人了。”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号称采用”越南黄连山天然植物精华”的绿莲花香烟,近期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快速传播。在某短视频平台,#越南绿莲花话题播放量已达2.3亿次,相关”致富教程”超过8000条。
关键数据:
- 东兴海关2023年查获走私香烟案件同比上升47%
- 广西市场监管部门接到的”免费代理”投诉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
- 中越边境线上已发现12个仿冒”绿莲花”商标的变种包装
二、暗访”免费代理”培训现场
通过线人介绍,记者以创业者身份参加了在龙州县某酒店举办的”招商会”。会场里2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主席台上摆放着数十盒包装各异的”绿莲花”香烟。自称来自河内的”陈总监”用夹杂越式口音的普通话宣称:”我们不是卖烟,是分享健康生活方式。”
培训中记者注意到几个关键细节:
1. 参与者需先缴纳1980元”品牌使用费”
2. 发展下线可获”层级奖励”,最高提成达55%
3. 组织者特意强调”规避监管技巧”,包括用”代购”名义发货、微信转账不留记录等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这已涉嫌传销和走私双重违法,最近查处的案件中,有的团伙账户月流水超过200万元。”
三、香烟背后的跨境暗网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所谓的”越南特产”很可能产自国内黑作坊。记者在靖西市郊一处废弃厂房发现,工人正在将廉价香烟重新包装成”绿莲花”。现场查获的账本显示,该窝点日均产量达500条,通过边境快递网点发往全国。
越南谅山省工商厅官员阮文雄在接受越媒采访时表示:”正品绿莲花年产量不足10万包,且从未授权中国代理商。”中越联合执法数据显示,2023年双方已联手打掉7个跨境制假团伙。
产业链暴利揭秘:
环节 | 成本 | 售价 | 利润率 |
---|---|---|---|
原料采购 | 8元/包 | – | – |
仿制包装 | 15元/包 | – | – |
层级代理 | – | 88元/包 | 433% |
终端销售 | – | 158元/包 | 1875% |
四、被收割的”创业梦”
那些怀揣暴富梦想的参与者,最终等来的却是法律制裁。崇左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宣判的一起案件中,90后主犯李某发展出6级代理网络,最终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刑5年。
更令人唏嘘的是底层代理的遭遇。柳州女子黄某抵押房产投入15万元囤货,结果发现上级失联,仓库里积压的”越南香烟”经检测竟是劣质烟草与香精的混合物。”现在房子没了,还欠一屁股债。”她在维权群里哭诉。
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专家指出:”这种骗局精准抓住年轻人渴望快速致富的心理,利用边境贸易的复杂性逃避监管。”数据显示,类似骗局正从烟草向燕窝、咖啡等东南亚特产蔓延。
五、中越联手整治边境乱象
随着案件频发,中越两国执法部门已建立专项合作机制。东兴海关近期启用”智慧缉私”系统,通过AI分析快递面单数据,查获率提升60%。越南谅山省则要求所有边民互市交易必须录入电子溯源系统。
但打击难度依然存在。记者在友谊关口岸看到,仍有”水客”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走私香烟。他们将整条香烟拆散,藏匿在水果箱或儿童玩具中过关。某快递网点老板透露:”现在都改用同城急送APP下单,很难追踪。”
“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治理考题。”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教授建议,应建立跨境消费警示名单,同时对边境地区青年加强创业指导。
就在发稿前,记者收到最新消息:那个号称”月入百万”的越南”陈总监”,真实身份竟是广西某传销组织在逃人员。而所谓的”军工特供”香烟,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其焦油含量超标3倍,部分样品还检出违禁添加剂。边境城市的街头,新的”免费代理”广告仍在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