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交易浮出水面
近日,福建省云霄县多位消费者向媒体反映,通过社交平台购买的”货到付款”香烟,到货后竟发现是假冒伪劣产品。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烟外包装与正品几乎一模一样,连防伪标识都能以假乱真,消费者往往在付款拆封后才察觉受骗。
记者调查发现,不法分子利用快递行业”代收货款”服务漏洞,通过伪造物流信息、虚构发货地址等手段,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2023年12月,云霄县烟草专卖局就曾查获一起涉案金额超200万元的假烟快递案件,查扣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1700余条。
犯罪手法层层设套
第一步:社交平台精准引流
不法分子在微信、QQ等平台建立名为”免税香烟”“厂家直销”的群组,以正品5-7折的价格吸引消费者。2024年3月,漳州市民林先生就被”一条硬中华只要280元”的广告诱惑,结果收到的是填充劣质烟丝的假货。
第二步:伪造物流信息障眼
犯罪团伙使用虚假身份注册快递账号,发货地常显示为”广东汕头”“福建莆田”等中转站。云霄县某快递网点负责人透露,曾发现同一发货人使用十几个不同手机号寄件,面单上的寄件人姓名都是随意编造。
第三步:货到付款制造信任陷阱
“看到快递单上印着’验货后付款’,我就放松了警惕。”受害者陈女士表示,快递员通常只让确认外包装完好,实际拆验时假烟仿真度极高,非专业人士难以辨别。
执法部门重拳出击
云霄县市场监管部门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
– 查处假烟快递案件23起
– 捣毁仓储窝点5个
– 查获假冒卷烟包装机3台
– 截获仿冒防伪标识10万余枚
今年4月,当地警方破获的特大假烟案中,犯罪团伙甚至专门研究各品牌香烟的包装工艺,仿制的烟盒激光打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程度。执法人员介绍,该团伙通过物流系统批量导入虚假订单,单日最高发货量达500余件。
行业漏洞亟待修补
快递监管存在盲区
某民营快递企业区域经理承认:”代收货款业务占公司营收15%以上,收寄验视时确实存在查验不严的情况。”2023年福建省邮政管理局通报显示,云霄县有3家快递网点因未执行实名收寄被处罚。
防伪技术遭遇挑战
烟草行业专业人士指出,现在假烟包装已实现”三同”:
1. 同款包装材料
2. 相同印刷工艺
3. 相似防伪技术
近期查获的假烟中,甚至出现能通过部分验真小程序扫描的”高仿”二维码。
消费者维权困境重重
多位受害者反映维权时面临三大难题:
1. 发货信息虚假导致追溯难
2. 快递公司以”已验外包装”为由推诿
3. 涉案金额未达立案标准
2024年2月,云霄县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消费者因无法证明假烟来源方,最终只能自行承担损失。法律人士建议,遇到类似情况应立即保留快递面单、付款凭证,并向烟草专卖局举报(举报电话12313)。
新型犯罪特征警示
最新案例显示,假烟快递出现三个新动向:
– 开始使用”冷链运输”“生鲜专送”等特殊标签规避检查
– 采用”化整为零”方式,单个包裹不超过2条香烟
– 支付方式新增数字货币通道
漳州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建立与快递企业的数据共享机制,通过AI识别可疑运单。2024年以来,已拦截可疑香烟快递件1200余个,同比上升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