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进口香烟一手货源批发市场”鱼目混珠”

近日,本报记者历时三个月暗访调查发现,国内进口香烟批发市场存在严重乱象。所谓”一手货源”渠道鱼龙混杂,假冒伪劣、走私逃税、以次充好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

一、批发市场惊现”高仿”进口烟 仿真度达95%

在广州某大型烟草批发市场,记者发现多家商铺公开销售”特殊渠道”进口香烟。这些香烟外包装与正品几乎一模一样,但价格仅为正品的60%。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高仿烟”主要来自东南亚地下工厂,采用先进印刷技术仿制包装,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

“这些烟用的都是低档烟丝,但加了香精调味,抽起来第一口很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批发商告诉记者,”最畅销的是万宝路、七星这些大牌子,一个月能走两三个货柜。”

典型案例:2023年深圳海关查获特大假烟案

今年3月,深圳海关破获一起案值超2亿元的假烟走私案,查获假冒”中华”“万宝路”等品牌香烟50余万条。犯罪分子在越南设立地下工厂,通过边境小道走私入境,再分销至全国各地批发市场。

二、”水货”冒充行货 偷逃税款超亿元

调查发现,市场上流通的所谓”免税烟”存在严重偷税漏税问题。部分商家将走私入境的”水货”重新包装,冒充完税行货销售,逃避高达50%以上的综合税率。

记者在某跨境电商平台发现,多家店铺以”保税仓直发”“免税店代购”名义销售进口香烟,价格比正规渠道低30%-40%。经核实,这些店铺均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

典型案例:2022年上海特大走私香烟案

去年8月,上海海关侦破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香烟案,犯罪团伙通过虚假申报方式走私香烟80余万条,偷逃税款达1.2亿元。该团伙在福建、广东等地设有多个仓库,通过物流公司分销至全国。

三、批发市场成假烟集散地 “暗语”交易规避监管

记者走访发现,为逃避监管,不法商家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地下交易”体系:
1. 使用”外贸版”“出口装”等暗语指代走私烟
2. 通过微信、Telegram等社交工具联系客户
3. 采用”货到付款”“第三方代收”等隐蔽支付方式

4. 仓库与门店分离,采用”前店后仓”模式

在某批发市场,当记者询问”有没有特殊渠道的货”时,商家立即警惕地表示:”现在查得严,要的话加微信看货。”

四、监管存在三大漏洞 消费者维权困难

调查发现当前监管体系存在明显短板:
1. 跨境监管难:走私团伙多采用”蚂蚁搬家”方式,单次走私量小但频次高
2. 鉴定成本高:正品香烟防伪技术更新慢,给造假者可乘之机
3. 处罚力度弱:现行法规对售假者处罚偏轻,犯罪成本低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大多数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发现问题后往往难以维权。部分商家甚至以”特殊渠道货品本来就这样”为由推卸责任。

五、行业专家呼吁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

针对进口香烟市场乱象,烟草行业专家提出建议:
1. 海关应加强边境检查,升级X光机等查验设备
2. 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批发市场”黑名单”制度
3. 电商平台需完善入驻审核,封禁违规店铺
4. 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索要发票

“要从源头上遏制假烟流通,必须建立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某省级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同时要加大普法宣传,让消费者意识到购买走私假烟的危害。”

(本报记者暗访拍摄的多家商铺交易画面及部分假冒香烟样品已移交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