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时刻!低价香烟直播”鱼目混珠”

记者 王晓明 报道

近日,某直播平台主播”老烟枪”在深夜直播中打出”厂家直供”“免税香烟”的标语,一款市场零售价65元的某品牌香烟,在其直播间仅售38元,引发网友疯狂抢购。这种看似”福利”的销售行为,实则涉嫌多重违法。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直播电商的野蛮生长,烟草制品正以各种隐蔽形式突破法律禁区。

一、深夜直播间的”香烟狂欢”

6月15日凌晨1点23分,拥有12万粉丝的”老烟枪”直播间突然上架20款香烟产品。主播手持”内部特供”字样的烟盒宣称:”这批货走特殊渠道,保证正品但没法开发票”。直播画面显示,某省产香烟批发价仅相当于市面价格的6折,弹幕中不断跳出”已下单”“再囤十条”的留言。

类似场景并非个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国内主要直播平台共监测到违规烟草销售行为47起,其中:
– 伪装成”烟具展示”实际销售整条香烟(占比62%)
– 通过”福袋抽奖”变相配送烟草制品(占比21%)
– 以”收藏品”名义交易限量版烟盒(占比17%)

二、违法销售的三大套路解密

1. 跨境走私烟”洗白”产业链

广东海关近期查获的案例显示,某团伙通过直播销售走私香烟达2300余条,案值超50万元。这些香烟往往以”保税仓直发”“免税店尾单”为噱头,实际是通过”水客”蚂蚁搬家式走私入境。

2. 山寨香烟”狸猫换太子”

江苏消费者李先生向记者展示其在直播间购买的”中华”香烟:”包装几乎一样,但扫码验证显示不存在该批次产品。”专业鉴定发现,这类产品多使用回收的真烟盒填充劣质烟丝。

3. 未成年人购买零门槛

尽管平台要求”18禁”提示,但记者实测发现,超过80%的烟草直播未设置年龄验证环节。北京某中学教师反映,曾截获学生通过直播购买的电子烟产品。

三、监管重拳整治乱象

7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网信办开展”清朗·暑期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违法售烟行为。目前已处置违规账号136个,下架相关商品链接287条。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实施条例:
– 网络售烟必须持有特种许可证
– 跨省销售需办理准运证
– 单次交易不得超过50条

某直播平台合规负责人透露,正在测试”AI烟盒识别系统”,可实时阻断违规直播画面。但技术团队坦言:”主播改用谐音词、局部展示等方式规避,识别准确率仅达67%。”

四、消费者维权困境

浙江杭州的张女士花费5600元在直播间购买”内部特供烟”,收货发现是假冒产品后,商家已注销账号。由于烟草属于特殊商品,平台客服以”违规交易不受保护”为由拒绝理赔。

律师提醒:
1. 网络购烟维权成功率不足15%
2. 购买走私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3. 假烟重金属超标最高达国家标准11倍

记者注意到,部分商家开始转向更隐蔽的社交平台交易。在某二手交易APP上,以”香火”“口粮”代指香烟的交易帖近期增长300%,买卖双方通过暗语完成交易后,再转向其他平台付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