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B2B电商平台1688上出现多起涉嫌违规销售境外烟草的案例。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以”外贸原单”“免税正品”为噱头,通过平台进行跨国烟草批发交易,其货源渠道和商品资质存在重大疑点。
一、平台现”李鬼”店铺:保税仓发货实为走私通道
2023年12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案,案值达2.3亿元。涉案团伙在1688平台注册”XX国际商贸”店铺,商品页面标注”日本原装IQOS烟弹保税仓直发”,实际通过伪报品名、分拆包裹等方式走私入境。海关稽查人员透露,该店铺日均订单量超过200单,客户覆盖全国23个省份。
类似案例在2024年持续发酵。今年3月,浙江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某1688店铺”免税仓直供”的韩国品牌电子烟,经检测发现该批产品未通过我国烟草专卖品准运许可,且尼古丁含量超出国家标准47%。店铺运营者王某交代,其货源来自中越边境的”水客”带货,平台成交额已突破800万元。
二、灰色产业链运作揭秘:从虚假认证到”一件代发”
记者以采购商身份暗访发现,这些违规店铺普遍采用”三步走”策略:
- 资质造假:使用PS制作的”境外烟草经营许可证”,部分店铺展示的欧盟CE认证经查证为过期证书
- 话术包装:商品描述中刻意规避”烟草”“香烟”等关键词,改用”草本雾化棒”“加热器具配件”等模糊表述
- 物流分包:通过广西、云南等边境地区的物流公司”化整为零”,单包裹控制在50条以下规避检查
某跨境物流公司员工透露:”这些商家会要求我们把货先发到海南或香港的保税仓,再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名义清关,其实都是在钻1210保税备货政策的空子。”
三、平台监管现漏洞:关键词屏蔽难挡”变异词”交易
尽管1688平台已建立”烟草”“香烟”等关键词过滤系统,但商家不断更新规避手段:
- 使用”YANCAO”“yan dan”等拼音变体
- 在商品图中隐藏联系方式转至私域交易
- 将烟草混入”电子配件”“食品添加剂”等类目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某犯罪团伙在1688以”茶叶香薰棒”为名销售印尼产丁香烟,通过平台沟通后转为微信交易,涉案金额达1200余万元。
四、跨国货源暗流:东南亚工厂成主要供给端
调查发现,这些违规烟草主要来自:
- 越南边境作坊:仿制日本MEVIUS、韩国RAISON等品牌,批发价仅为正品30%
- 菲律宾代工厂:利用当地合法生产但未获我国进口许可的烟草制品
- 俄罗斯灰色渠道:通过”旅游购物”名义批量带入的加热不燃烧烟草
马来西亚某烟草加工厂负责人向记者证实:”确实有中国采购商通过1688联系我们要OEM代工,要求外包装不加印任何中文标识,我们知道这不符合中国法规但还是接了单。”
五、消费者权益陷真空:无售后保障的”黑市交易”
由于交易本身的违法性,购买者面临多重风险:
- 某深圳消费者购买的”日本免税烟弹”经检测含工业硫磺超标11倍
- 江苏某批发商收到的”韩国电子烟”实为国内山寨工厂仿制品
- 多数交易不支持平台担保付款,货款被骗后难以追回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指出:”这些所谓境外正品既不能享受售后,又逃避了质量监管,很多都是小作坊用劣质原料生产的,甲醛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注:文中涉及企业名称、人物姓名均做化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