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名为”peel百乐烟”的进口水果味香烟在社交平台悄然走红,其”暗度陈仓”的销售模式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款本应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烟草产品,正在通过微商、短视频平台等隐蔽渠道进行非法流通。
一、”网红香烟”的地下江湖
在某短视频平台,以”peel测评”“水果烟收藏”为标签的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800万次。视频中,主播们展示着色彩缤纷的烟盒,声称”水蜜桃味击喉感十足”“草莓薄荷双爆珠”,却刻意回避烟草专卖许可证等关键信息。这种”种草不卖货”的内容,实则为线下交易引流。
2023年5月,杭州警方破获的跨境走私案中,犯罪团伙通过”微商代购-社区团购-快递配送”三级网络,半年内销售peel等境外香烟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主犯王某交代:”我们在朋友圈只发水果照片,客户都懂是暗指水果味香烟。”
二、违法销售的”七十二变”
1. 社交平台”代号交易”
记者潜伏多个烟草交流群发现,卖家使用”水果糖”“彩色文具”等代号,交易时要求买家将收货人姓名改为”张水果”“李薄荷”。广州某高校附近便利店老板坦言:”学生来问peel,我们就说需要’水果会员’提前预订。”
2. 物流环节”化整为零”
2022年上海海关查获的案例显示,走私者将整条香烟拆分成单包,混装在零食箱中运输。某快递站点负责人透露:”最近常收到标注’日用品’的包裹,实际是分装好的单包烟。”
3. 支付方式”金蝉脱壳”
资金流转采用”购物链接掩护”,买家拍下等金额的虚拟商品完成支付。浙江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在查处某微商时发现,其店铺页面显示销售手机壳,实际成交记录均与烟草交易聊天记录对应。
三、监管重拳下的顶风作案
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2022年已明确将peel等境外电子烟纳入监管,但地下市场依然活跃。2023年初,深圳警方摧毁的犯罪团伙甚至开发了”香烟自动贩卖机”,用户扫码支付后,机器从隐藏仓口吐出香烟,全程无人接触。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销售者利用青少年追求新奇的心理,将产品包装成”潮玩收藏品”。北京某中学教师反映:”查获的学生私藏烟盒中,peel系列因设计时尚最受欢迎,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这是烟草制品。”
四、灰色地带的致命诱惑
法医学专家指出,这类水果味香烟的甜蜜口感极易诱导青少年吸食。江苏省疾控中心2023年调查显示,尝试过调味烟的未成年人中,68%首次接触的就是peel等进口品牌。其尼古丁含量虽标注为1mg,但实际检测显示部分批次高达3mg。
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警告:”水果香精掩盖了烟草的刺激性,导致吸食者不知不觉加深吸入程度。我们接诊的年轻患者中,有人日均消耗两包peel,肺部损伤程度堪比十年烟民。”
(案例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