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烟草市场的严格管控,部分消费者将目光转向外烟市场。记者通过长达数月的暗访调查,发现一条从境外直通国内的外烟批发产业链,其”货真价实”的承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跨境烟草走私网络浮出水面
2023年8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外烟案,查获万宝路、七星等品牌香烟共计12万条,案值逾5000万元。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香烟均来自东南亚某国的”一手厂家货源”,通过海运集装箱夹藏方式入境。
“我们有自己的渠道,直接从厂家拿货,保证正品。”一位化名”老K”的批发商向暗访记者展示了他的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外烟品牌。记者注意到,这些香烟外包装上的税标已被刻意损毁。
“厂家直供”背后的利益链
调查发现,所谓”一手货源”主要来自三个渠道:
1. 境外免税店批量采购
2. 与境外烟草厂非正规渠道合作
3. 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小型烟厂代工生产
2024年初,上海警方破获的一个走私团伙就采用了”厂家合作”模式。该团伙负责人李某供述:”我们与马来西亚某烟厂签订了代工协议,使用相近的配方和包装,每包成本不到2元人民币。”
消费者陷入”真假难辨”困局
北京朝阳区一位烟酒店老板向记者透露:”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外烟,十之八九都是’水货’,但消费者根本分不清。”他展示了两种包装几乎相同的七星香烟,其中一款是走私入境的”真品”,另一款则是境外小厂仿制的”山寨货”。
2023年12月,杭州市民王先生花费8000元购买了一条号称”厂家直供”的古巴雪茄,经专业机构检测发现是福建某地生产的仿制品。类似案例在深圳、成都等地也屡见不鲜。
监管部门的雷霆行动
面对日益猖獗的外烟走私,各级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
– 2023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572起
– 2024年第一季度查获走私香烟数量同比上升23%
– 多地建立烟草、海关、公安联合执法机制
今年4月,厦门海关缉私局摧毁一个特大外烟走私网络,现场查获走私香烟30余万条。该团伙通过虚假申报”电子配件”的方式,将集装箱运往国内多个港口。
灰色地带的”擦边球”营销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为规避监管,采用隐蔽的销售方式:
– 通过社交媒体使用暗语交流
– 在电商平台以”烟标收藏品”名义出售
– 建立会员制私域流量进行交易
2024年2月,抖音平台下架了137个涉嫌违规销售外烟的账号,这些账号大多使用”厂家直销”“保税仓直发”等宣传语吸引客户。
行业专家揭示市场乱象
烟草行业研究员张明远指出:”所谓’一手货源’往往是走私分子的营销话术。正规进口香烟必须完税并加贴中文标识,任何未经合法渠道入境的香烟都属于走私物品。”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外烟仅占国内市场需求的5%左右,其余95%均为非法流通产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亟待加强
多地消费者协会接到关于外烟质量问题的投诉呈上升趋势:
– 2023年广东省受理相关投诉247起
– 上海市查获假冒外烟案件涉案金额超亿元
– 部分消费者因吸食劣质外烟出现健康问题
法律专家提醒,购买走私香烟不仅质量无法保证,消费者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烟草专卖法》,个人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价值超过5万元即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