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调查发现
近日,越南胡志明市著名的”香烟批发一条街”成为舆论焦点。这条位于第五郡陈兴道大道的商业街,因大量商户涉嫌销售假冒名牌香烟和走私香烟被当地媒体曝光。记者暗访发现,部分商家通过”贴牌”“换装”等手段,将廉价走私香烟伪装成国际知名品牌销售,单条利润最高可达300%。
一、暗访实录:香烟黑市的”魔术手法”
1. 明目张胆的”品牌定制服务”
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暗访时,某店铺老板阿明(化名)展示了一套完整的造假流程:”客户需要什么品牌,我们就能提供相应包装。万宝路、中华、555这些国际品牌最受欢迎。”其仓库中堆放着大量印有不同品牌标识的空白烟盒和防伪标签。
2. 价格悬殊的”平行市场”
- 正品万宝路:230万越南盾/条(约合人民币680元)
- 贴牌”万宝路”:75万越南盾/条(约合人民币220元)
- 散装走私烟:最低25万越南盾/条(约合人民币75元)
3. 专业化的造假产业链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地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① 边境走私团伙负责原料运输
② 地下工厂进行分装贴牌
③ 批发市场负责分销
④ 便利店、夜市等终端销售
二、典型案例:触目惊心的造假事件
案例1:中越联合查获特大假烟案
2023年4月,中越警方联合行动摧毁一个跨境制假团伙,查获:
– 假冒”中华”香烟12万条
– 专业包装设备8套
– 涉案金额超2.3亿元人民币
该团伙通过越南边境小道,经广西东兴口岸将假烟走私入境。
案例2:学生群体成重点受害对象
河内大学城周边商店被查出销售:
– 含工业香精的劣质香烟
– 尼古丁含量超标的”水果味”电子烟
– 使用过期烟草的贴牌产品
当地卫生部门检测显示,部分产品焦油含量超出欧盟标准5倍。
案例3:海关查获”香烟藏毒”新型走私
2023年6月,胡志明市海关在标有”茶叶”的货柜中查获:
– 2000条伪装成香烟的毒品
– 采用与真烟完全相同的包装工艺
– 使用激光防伪标识迷惑检查
三、行业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1. 暴利驱使下的疯狂造假
- 走私烟原料成本不足正品10%
- 包装造假成本每条约3元人民币
- 终端售价可达成本的10倍以上
2. 监管存在明显漏洞
- 跨境执法协作机制不完善
- 市场抽查比例不足1%
- 违法成本过低(最高罚款仅相当于3天营业额)
3. 消费者辨识能力薄弱
调查显示:
– 87%的购买者无法识别包装细微差异
– 65%的消费者相信”免税烟”说辞
– 仅12%会扫描防伪二维码验证
四、各方反应与最新动态
1. 政府加强整治力度
越南工商部宣布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
– 实施香烟溯源二维码制度
– 建立跨境打假协作平台
– 将违法最高罚款提升至20亿越南盾(约60万人民币)
2. 品牌方采取维权行动
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近期:
– 在越南起诉23家侵权商户
– 推出新型纳米防伪技术
– 设立100万美元打假基金
3. 消费者组织发出警示
越南消费者保护协会提醒:
– 认准正规销售渠道
– 拒绝价格异常产品
– 举报可疑包装瑕疵(如模糊的条形码、错位的烫金标识)
五、现场直击:批发市场的”猫鼠游戏”
记者回访发现,部分商户已转变经营方式:
– 将存货转移至周边民居
– 采用”看图选货”的线上交易
– 要求现金支付不留凭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表示:”现在只做熟客生意,新客户必须有人介绍才能看货。”
注:文中涉及具体人员均为化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