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对香烟交易的监管愈加严格的背景下,一些不法商贩开始玩起“文字游戏”,试图规避法律的惩罚。记者近期走访多个烟民聚集的论坛、社交平台,发现了一种名为“咬文嚼字”的联系方式,通过模糊、不直接的语言进行香烟交易。
香烟交易的“变色龙”
据调查发现,这种“咬文嚼字”的方式实际上是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改变联系方式的表现形式,吸引买家注意。例如,将号码拆分成多个零散的数字,通过文字加以掩饰或在广告用语中夹杂。这样,不明真相的用户难以理解其真意,而“懂行”的烟民则能轻而易举地获取商家联系方式。
另一种形式则是通过谐音字或拼音来替代数字,或者将电话号码用一种似是而非的诗句、歌词隐晦描绘。例如,“投壶天下”这种描写古典游戏的诗句中包含特定数字的谐音,配合特定提示,构成一个完整的联系方式。
监管挑战与法律坚盾
对于这一新兴现象,法律专家表示,由于这些文字游戏并未明确违法,给执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界定这些隐晦的联系方式为“非法广告”还是“文字创意”,亦成为法律界的一大难题。
不仅如此,各大社交平台的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应对这些“变色龙”式的联系方式。在笔者的调查中,多数平台对于这种“咬文嚼字”联系方式并未采取有效的审查措施,仅限于人工举报。正是这种审查机制的松散,使得不法商贩有了可乘之机。
社会后果与消费者的困境
这种隐形的香烟交易方式,让很多烟民在购买香烟时变得安心。不过,隐藏于地下的交易意味着质量无法保障,消费者一旦遭受损失,维权难度较大。
一位接受采访的烟民小李(化名)告诉记者:“我在社交平台上通过谐音得到了某个卖家联系方式,价格比正规渠道便宜很多,但送来的香烟盒子有损坏,打电话过去却再也联系不上。”小李的遭遇在当前的隐秘交易中并不鲜见。
除了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值得关注的是,类似“咬文嚼字”的手法同样被其他非法商品交易所借鉴。毒品、非法药品等更易通过这样的方式被传播购买,对社会治安与民众健康构成隐性威胁。
呼吁社会各方共同打击非法交易
面对日益猖獗的隐晦交易方式,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需要形成合力。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咬文嚼字”等方式是否属于非法广告,同时加大对于非法交易方式的打击力度。
社交平台不仅需要增强技术审查能力,还需加强人力资源投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数字内容审核团队,以提高对违法信息的甄别能力。同时,通过用户教育、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于隐晦广告的辨识能力,打造一个健康的网络交易环境。
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展现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协助政府和平台完成监管。在加强法律规制的同时,不断提高正品香烟渠道的便利性和吸引力,抵制非法交易市场的壮大。
尽管“咬文嚼字”的香烟交易方式展现了一种精明的逃避手法,但却无疑给监管部门和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非法香烟交易,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安全。